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EMBA中心主办了“对外EMBA创新论坛——新常态下的‘价值共创’之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形成了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营销、国际会计与财务分析、中小企业成长机制与创新、国际物流管理、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等研究方向;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理论功底扎实的研究团队,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商务部、教育部等机构的科研课题,发表了大量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论文,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管校友工作的副校长杨长春、校友总会秘书长张瑞、国际商学院院长王永贵、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邢小强、国际商学院EMBA中心主任陈胜军,BTGPactual中国区农产品业务总监史洁慧,光伏E购网董事长、中石大光伏发电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广海,富高(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王依,北京道禾科技有限公司CEO高崇吉,优博众创创始发起人柳箭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200多名EMBA校友等,本次论坛由陈胜军主持。
陈胜军首先介绍了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并阐释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商业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革和颠覆,传统企业将如何应对?企业又如何能实现新常态下的价值共创?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正是本次创新论坛的主题。
论坛伊始,由杨长春做开场演讲。在演讲中,他表达了校友们对社会以及对母校贡献的感激之情,同时表示“这也是EMBA在校友活动中首次引入‘价值共创’理念,通过邀请优秀校友返校,将他们的管理实践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校友及同学们;同时也为校友企业提供更新颖更有效的展示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与校友企业以资源共享,实现共赢,共创价值。”
作为1997级EMBA理事的BTGPactual中国区农产品业务总监史洁慧回顾了自己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渊源,从本科到EMBA再到博士,史洁慧非常感谢母校栽培之恩。同时在回顾自己的事业和学习之路,她总结了这个过程是“From I to I”,前一个“I”是自己,后一个“I”是 “intelligence、insight、information、idea、initiative、integration、innovation”,她认为无论是做人还是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上几个素质。
随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王永贵院长发表了题为《新常态下的顾客创新与价值共创》的精彩主题演讲。他强调,价值共创理论早在2004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传统观点认为,生产者是唯一的价值创造者,但价值共创理论则认为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价值消耗者,而是与生产者互动的价值共创者。王永贵表示,在当下快速变革的的转型期,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只有真正找到顾客痛点,以精准营销实现价值共创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他提醒在座的每一位校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有“加法思维”、“迭代思维”、“体验思维”,并从市场营销角度生动讲解了如何“抱团取暖”最终实现价值共创的共赢局面。
对于目前争议比较大的光伏行业,高广海十分看好。在高广海看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和光伏需求国。目前,国内的市场已经被拉动起来,最大的风险在于政策风险。光伏E购经营模式上的创新,更增加了高广海对光伏行业的信心。据高广海介绍,企业从产业链的角度对整个行业进行了分析,发现光伏产业绝大部分的资源都集中在体量较大的集中式电站,对微创式的分布式电站却无法顾及。因此,该企业从行业痛点入手,发挥团聚优势,把零散的需求集合在一起,整合了行业上下游产业资源,同时开创了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寻找细分市场的投资机会,提前布局新的投资板块。”这是王依独到的经营模式。但面对当前的互联网大潮,王依却坚持认为财富管理行业要“反”创新,去互联网化。王依表示,财富管理行业是为投资人服务,这个行业从业者的道德风险远远大于项目本身的风险,近来社会上此起彼伏的互联网金融诈骗案可见一斑。而互联网恰恰把人隔开了,所以不能太依赖于互联网。王依强调,“我们核心业务一定是在线下和高净值投资人面对面来完成”。
最后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邢小强做主持人,众多嘉宾围坐一起,举行了《与创新面对面》的深度对话。在深度对话环节中,四位校友企业嘉宾高广海、王依、高崇吉、柳箭分别就“跨界”以及“网红经济”等谈及了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