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梁继红副教授、马林青博士、吴云鹏同学赴西班牙参加2015数字遗产国际会议,梁继红副教授、马林青博士、吴云鹏同学向会议递交联合署名文章Digitizing the Culture of Beijing--An Introduction of the Memories of Beijing Project(《数字化北京文化——北京记忆项目综览》)。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专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机构,是我国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三位参会人员递交的文章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教授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特别委托项目“北京记忆”中期成果。
本届数字遗产国际会议围绕数字化与捕获,计算图像与交互,分析与著录,理论、方法、保存与标准,数字遗产项目与应用程序五个主题板块展开,通过同行评议,接受了全球范围内来自信息科学、考古学、艺术学、档案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的270个作品,其中156篇获得发言资格,介绍各自在数字遗产构建、内容管理与分析、呈现、保存、标准化、政策与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前沿问题、解决方案及最佳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梁继红副教授、马林青博士在数字化与捕获(Digitization and Acquisition)主题论坛上作了题为Digitizing the Culture of Beijing--An Introduction of the Memories of Beijing Project的口头报告。北京记忆项目旨在综合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北京文化资源的选择、诠释和再现,面向公众构建可视化展示与互动平台,构建信息时代的北京城市记忆。目前项目一期成果已顺利结项,并获得优秀的好成绩。会议报告从北京文化资源的专题设置(Identification)、展示(Representation)、传播(Dissemination)三个纬度对项目成果作了介绍。会议论文被选入本次会议论文集。
此外,大会还设置了平行于会议报告的数字遗产博览会(Digital Heritage EXPO)。来自14个不同国家的29项应用于数字遗产领域的应用设备、系统程序或杰出作品参加展出,向与会者展示了包括3D模拟、交互式3D技术、虚拟现实、3D激光扫描等当下在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和前沿的科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