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媒艺之言”博士论坛系列讲座第六讲——《学术手法与思考路径——新媒体时代学术精神》正式开讲,主讲人为影视编导系教师焦仕刚博士。广西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影视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汤晓山教授、院长罗幸教授、副院长罗奕副教授及相关系部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讲座中,广西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焦仕刚博士围绕“科学与有趣:手法与路径”、“专业与学理:文献与前瞻”两个主题展开讲述,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用生动、翔实的案例和史料阐述了自己从事电影研究的心得和感悟。
如何研究电影?广西艺术学院焦仕刚博士以电影《头号玩家》中出现的玉米减产和邮车画面为大家展示了两种思考路径:
一是将影片还原到其生产场域,立足特定历史时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视角来分析外部因素如何形塑电影内容、形式和电影产销的不同样貌。在阐述这一思路时,焦仕刚博士通过《十月围城》、《秋海棠》、《芳华》等诸多影片分析了中国历史中的游民文化、漫画、城市消防、话剧等与电影的关系,从电影生态学视角为大家勾勒了一幅纵横交织、纷繁复杂的电影生产图谱。
二是将影片置于电影业自身的发展脉络中进行历史考察,在纵向梳理中发现影片象征符号之间的“互文”、重构和流变。正是基于这种研究需要,电影史上经典性电影版本和电影文献的保存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数字技术的出现为这些资料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新媒体技术与电影的结合也衍生了VR电影等诸多新的电影类型,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领域。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广西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师生们围绕讲座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韦哲宇博士认为,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文献资料的筛选是文献保存的前提,如何在众多文献中发掘经典和代表性文献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王廷飞副教授就电影从业者对数字、胶片两种介质的态度以及胶片、数字化的未来前景提出了疑问。对于这些问题,焦仕刚博士逐一进行了回应。
广西艺术学院焦仕刚博士简历
广西艺术学院焦仕刚:厦门大学电影学博士,美国特拉华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厦门市影协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史论、影视文化批评、影视文献学,先后在《当代电影》、《当代文坛》、《东南学术》等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余专业论文计24篇,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区级、厅级课题14项,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