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第九届“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北京外国语大学有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非通用语种群(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保加利亚语等18个语种)、非通用语种群(僧加罗语、土耳其语、斯瓦西里语、豪萨语、西伯莱语等17个语种)、英语、德语、俄语、日语、法语、新闻学、外交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
本届比赛评委阵容强大,参赛队伍为历年最多。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邦德大学,美国托雷多大学、圣玛丽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外交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工商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16支代表队参加比赛。
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本次竞赛案例涉及当前热议的职务发明、技术成果奖励与报酬问题,引导竞赛选手了解并思考中国《专利法》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相关制度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问题。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澳大利亚邦德大学(Band University)获得冠军,华东政法大学获得亚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得季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获得最佳书状奖。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的Justina Sebastiampillai、外交学院的廉雅雯、华东政法大学的杨周行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曾采妮获得最佳辩手奖。竞赛选手展现了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展现了新一代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的风采,参赛外国队也展现了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理解。
在创新创业、知识兴国的今天,中国知识产权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的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之一。为推动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助力人才培养,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举办全程使用英文的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历届比赛吸引了多支国内外代表队参加竞赛,已就多个专利、商标、版权等热点问题案例展开了讨论,是国内唯一使用英文讨论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专业赛事。比赛提升了中国知识产权法国际化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一年一度的知识产权界盛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