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詹娜教授作了一场题为“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告。社会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专业: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本科专业有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学(人类学方向)。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首先,詹娜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何为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即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一种语言艺术,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和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从交流中,老师归纳性地总结出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的相对稳定性等四个特征。
其次,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回顾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历史。讲述了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和大致内容,在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老师着重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即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和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以及综合性、集体性、传承与传播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和类型性等五大特征。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民间文学如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艰难历程,并以谭振山、金庆凯为代表,介绍了几位国宝级的民间故事家。
最后,詹娜老师深刻地剖析了当前民间文学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解决办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技的普及,民众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秩序受到冲击,诸如网络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等,使民间文学赖以生存的区域出现了断裂的局面。其断裂主要体现在故事继承人的断裂、故事听众的断裂和故事传承场域的断裂。所以国家和相关单位要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保护,促进民间文学的产业化应用。但在保护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的问题就是保护的不均匀性、功利性和保护的非活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