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邀请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日报湘江周刊主编,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龚旭东老师做客岳麓讲坛,作带来了主题为“种莲籽,开荷花——文学艺术与人的自我解放”的讲座。
龚旭东曾任茅盾文学奖、中国新闻奖、文学艺术奖、“五个一”工程奖、毛泽东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评委。
龚旭东首先介绍了讲座主题的含义。种下莲籽,才开出荷花,结出果实,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象征着万物发展的规律、艺术转化的过程,对于文学、艺术和人都是如此。在文学艺术中,感性的力量往往大于理性。因此,他选择了“种莲籽,开荷花”这么一个感性、常识却不简单的标题。
龚旭东认为变形为创作之本。在使作品成为艺术的道路上,需要经历变形与升华,从而实现从再现到表现、习作到创作、被动到主动、写实到变形,从形至神。此处龚老师还引用了吴冠中先生对于变形的理解:不被对象所俘虏。“习作与创作之分野,往往始终是错觉;错觉之母乃感觉,感觉之母乃感情。”创作中要神形兼备,甚至于达到得意忘形的至妙境界。创作者应解放自我内心,用内心来自由地表现情感。
龚旭东指出,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要“静心而知止”,在喧嚣中保持平静。作品也同样要放到拉大的时间的坐标中去品鉴其艺术含义、艺术品质、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好的作品不会是昙花一现,十年后、二十年后,它都会是一件好的作品,而非一时喧嚣。一个内心丰满、人性充沛的大写的人要必备的素质是“四个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鉴赏力。其中,敏锐的感受力是很重要的,它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中细微的变化和简单感性的美,使人们对世界好奇、接纳、认识和相互融合。想象力则是文学艺术的翅膀,帮助完成变形的过程。
龚旭东认为没有感情的文学艺术不是好的文学艺术,但不能无余地的宣泄感情,有情之余亦要无心。他认为应对主观抒发有所警惕,不散漫,不滥情,有节制,有蕴涵。
提问环节,龚旭东亦针对创作情感和创作方法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