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原校务委员会委员龚放教授作题为《尊重学科建设特点、把握“弯道超越”机遇》的报告。校党委书记刘陈主持会议。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高等教育研究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龚放教授从“大处落墨:回应新需求、担当新使命;尊重多样性:学科建设的方略与路径选择;把握机遇,弯道超越:知识生产模式Ⅱ与学科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了很有见地的论述。他认为,“双一流”建设不能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纠缠于细节、皮毛而无视其内涵、精髓,必须全局在胸,只有敏锐地把握新趋势、自觉地担当新使命、恰当地回应新需求的大学才能成为一流大学。他强调,不同学科之间是有显著差别和不同特性的,学科评价以及基于学科评价并由其推进和由其衡量的学科建设,必须努力避免“窄化”和“固化”。此外,他还解读了以“问题导向、跨界行动、协同创新、社会问责”为特征的知识生产模式Ⅱ,指出这为学科的发展和大学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也为南邮在职研究生提供了机遇,要勇于面对机遇,把握机遇,努力实现弯道超越。
刘陈书记认为,龚放教授的报告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前瞻性,又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很有启发意义。他指出,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内涵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实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所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冲刺阶段,也是落实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阶段,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是每一个南邮人都要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他希望大家会后结合学校实际和岗位职责,把这次学习与我校“高水平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结合起来,与实施一流学科计划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成,为提升学校办学特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龚放教授简介: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原校务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设置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田家炳访问学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政策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