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举办了“金融风险管理学术沙龙(第26期)”,此次学术沙龙由国际学院博士生王莹主讲,主讲题目为“保险系统性风险的界定和防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在校博士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招收金融学、财政学、知识产权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王莹的汇报包括四个部分:保险业发展现状、相关文献回顾、保险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计量、相关的研究方向。在汇报的第一部分,王莹介绍了保险业系统性风险问题被提出时所涉及到的关键事件,即AIG的“次贷门”事件。此次事件打破了之前所认为的保险业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的传统观念,因此部分国际组织认为应对保险业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可以采取类似于银行业的监管措施。随后,在文献回顾中,王莹着重对保险系统性风险的概念、保险业系统重要性机构的识别等基础概念予以厘清。此外,研究还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对比了保险业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区别,以及保险业内部系统性风险中人身险和财产险的区别等。随后,在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评估和计量中,王莹阐述了系统性预期损失指标、灾难性风险溢价方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网络方法等。而在保险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实践中,王莹提出,第一,监管层提到的总体性政策旨在鼓励保险机构避免成为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第二,在强化监管上,各项措施需建立在保险核心原则的基础之上;第三,不同国家的监管机构需协调合作以实现更高层次的监管;第四,应从结构性措施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和限制措施方面开展工作,同时针对非传统和非保险类业务,需要特别措施以限制其发展。
此次学术沙龙活动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结束。学术沙龙活动为博士生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大家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在交流中不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学术沙龙活动展示了博士生的风采,提升了博士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