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在职研究生举办了科技金融与大数据发展专题报告会。
广东金融学院在职研究生彭建刚教授主讲题目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展开发性普惠金融的基本框架》,他系统阐述了开发性普惠金融的涵义、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及开发性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框架。认为开发性普惠金融是一种“造血式”的融资方式及相关金融服务,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与产业链供应链有机融合形成产业集聚,可以有效引导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进入产业链条,共享经济增长的好处。他认为,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发展具有一致性,都离不开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金融普及教育、金融工具与业务的创新以及不断完善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
广东金融学院在职研究生刘锡良教授的主讲题目是《信用活动演进的历史与逻辑》,阐述了什么是信用和信用体系,从信用形式、信用关系、信用主体、信用体系等10个方面讨论了信用活动演进的历史及其背后的逻辑规律,各种信用主体形成结构完整的信用产业,并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双轮驱动、协调一致运行的结果,金融与实体产业的信用链条断裂导致经济金融危机,是信用体系不协调的集中表现。完善而健全的信用体系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和金融帝国必不可少的条件。
广东金融学院在职研究生张良均董事长的主讲题目是《金融大数据人才需求与应用型人才成长之路》,阐述了大数据发展的历史、大数据技术的六大发展方向。从企业层面阐述了金融大数据分析的人才需求及其知识储备结构。阐述了目前大数据岗位的人才区域分布、职业类型、学历要求、薪酬情况等,提出大数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学以致用”向“用以致学”转变,建议采用鱼骨教学法,以项目为引导,梳理所需学习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企业对熟练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三位主讲嘉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金融与大数据领域的学术热点问题和深奥的理论知识,师生深受启发。在专题报告会讨论环节,师生积极发言,专家们答疑解惑,全场气氛热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