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包括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两个方面,其目标是阐述国际金融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的基本规律。它的萌芽可追溯到200多年前。它是在国际贸易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形成于本世纪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国家之间的货币金融关系也日益发展。
经济金融化和一体化趋势加速,国际金融的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国际金融的领域不断拓宽,几乎渗透到国际经济和各国经济的每个角落。国际金融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课件就是向大家介绍国际金融在职研究生的基本问题。
从全球视角来看,国际金融研究国际间货币金融关系和运行;从一国视角来看,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开放中对外货币金融关系和活动。作为一门在职研究生学科,国际金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既有理论,又有实务;既有微观问题,又有宏观问题;既有自己独特的专门领域,又有与其他经济学科相关的交叉领域。
吴念鲁教授、博导,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现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和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
吴念鲁教授是我国著名国际金融学家。吴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到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研究,外汇风险及其防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撰写和主编了十余本国际金融专著与教材。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有些在香港和国外报刊上转载,有些获得全国性奖。此外,他还主持了全国“八五”重点课题《西方主要资本市场及我国对外筹资选择》,《中国外债模型》的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