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丁志杰教授喜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金融学院在国家级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校应用经济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拥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和投资学三个专业,在本科层次设立CFA和FRM等特色专业方向,形成了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金融学科群,并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完备的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丁志杰教授课题立项名称为“大规模外汇储备管理研究”,该课题由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问题、外汇储备总量管理研究、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研究、外汇储备战略性应用研究等五个子课题构成。
丁志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担任的学术兼职包括中国金融40人(CF40)成员;《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编委;中国金融学会、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北京市金融学会、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丁志杰教授持续关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管理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等研究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2006年初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丁志杰教授就呼吁关注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当年9月发表《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成因与对策》,系统论述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需要控制和管理策略。2007年作为专家参与中国投资公司筹建咨询,并发表一系列文章论述中国投资公司投资取向。2010年撰文提出发展对外投资是根本上化解外汇储备规模失控问题的出路。同年7月提交内部报告《警惕美元走势逆转的风险》,准确预测到美元从强转弱,并就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提出政策建议。该报告迅速获得总理和主管副总理的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同年9月提交内部报告《我国外汇储备过去10年价值严重缩水》,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缩水问题,也获得主管副总理批示,在要求下有关部门对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了彻底梳理,如何运用和管理好巨额外汇储备问题开始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1年发表多篇论文,论述我国外汇储备低效益,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调整融入全球化策略,有关建议和后来的对外开放模式调整具有高度一致性。2013年撰文《中国需摆脱外汇储备重荷》,剖析外汇储备问题。2014年李克强总理两次公开表示“巨额外汇储备已成我国的沉重负担”。随后丁志杰教授发表系列论文阐述巨额外汇储备如何成为负担以及如何化解巨额外汇储备负担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