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张海云教授参加了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在北京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管理风险把握机遇”的论坛,本次论坛的另两位主讲人是全球风险管理专业协会(GARP)首席执行官Richard Apostolik先生和GARP理事会成员、FRM全球考试委员会主席、俄亥俄州立大学金融系银行和货币经济学埃弗里特D.里斯荣誉主席Rene Stulz教授。
张海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信用市场、金融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公司金融。
首先,Richard Apostolik先生探讨了国际金融业后危机的发展状况和GARP近年来的工作方向和成果,他说:“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 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GARP)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非盈利、全球性会员组织,也是全球唯一公认的、进行金融风险认证考试和教育的专业人士协会。其宗旨是促进风险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开展风险管理人员的资格认证考试、制定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到目前为止,GARP的会员已经超过20万人,由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的风险管理从业者和研究人员组成。”近年来GARP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项目是Global Benchmarking Initiative (GBI),对于全球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进行横向比较。随后,Rene Stulz教授讨论了金融危机在风险管理领域的经验教训,他对于全球31个国家的164家大型上市银行的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短期融资、超常增长都会加重银行在危机中的困境。
其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海云教授回顾了中国金融变革的历程,比较了这一历程与西方金融发展路径的异同,并讨论了风险管理行业在这一变迁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从银行业务模式、金融产品与市场、金融业机构格局三个角度探讨了全球金融21世纪的深刻变革。在银行业务模式方面,张海云教授深入讨论了从“放贷并持有”(Originate & Hold)到“放贷并销售” (Originate & Distribute)的范式转变,并结合中国上市银行年报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务模式的演化;在金融产品与市场方面,他讨论了信用衍生品、资产证券化以及其它表外业务的作用,并梳理了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发展路径;在金融机构格局方面,他讨论了影子银行业的崛起,并结合中国信托业、券商资管业务、银行理财业务的扩张以及新型行业(如小贷公司、网络金融、第三方理财、P2P、众筹等)的兴起分析了中国金融业机构格局的变迁。
演讲之后,三位主讲人又以圆桌讨论的方式回答了问题。比如,在当今金融大变革的时代,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领域哪些挑战日益突出?如何借鉴西方经验?又如,从职业发展角度看,金融从业人员是否应该日益重视对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应该注重增进哪些风险管理的技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