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研发出一套融合仿生学研究与大数据技术的仿鸟类扑翼森林火灾探测器,可在地表火发生初期发现并判断火情,实现偶发地表火及时控制。该项目根据扑翼鸟回传到云端的数据,进行多元数据融合分析,避免偶发火发展为大面积林冠火的问题,降低了林冠火的发生概率,为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建设开辟新路径。
森林中偶发的地表火由于过火面积小且处于林冠之下,是早期火灾监控的一项难题,针对这项难题,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关成功推出了扑翼森林火灾探测器。此项探测器是根据鸟类飞行机理完成了飞行器的本体部分设计,针对扑翼鸟飞行空气动力学分析的结果提升飞行器的升力,优化了飞鸟的翼形;同时,借助AI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可精准识别火源特征、解析烟雾成分,实现火灾隐患的智能预警。
该项研究攻克了物联网的红外光学传感器搭载及云端数据的上传问题,开发出轻量化扑翼飞行机器人,可实现在复杂地形中执行低空巡航任务,实时分析火源特征和烟雾的成分,及时预警火灾。项目负责人千学明副教授介绍:“这套系统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构建了‘动态巡查+智能分析’的完整监测体系,使其能够在复杂山林地形中执行低空巡航任务,突破传统监测设备的地形限制。”
该项目由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主导推进,依托精密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工程研究所等科研平台,组建了在职研究生跨学科攻坚团队。精密工程研究所在智能传感器技术领域的理论积淀,为探测器的高精度感知提供了技术保障;先进制造工程研究所在数字化设计与数据处理方面的创新成果,确保了系统的高效运行;王洪喜教授带领的传感器研发团队,在设备集成优化环节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目前这项成果已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授权了两项专利,正与地方企业深入协作,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千学明表示,守护绿水青山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机电学院科研团队将持续深化森林火灾防控技术研究,不断优化扑翼森林火灾探测器性能,为我国森林资源安全构筑坚实的科技防线,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