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主办,人文社科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协办的嵇文甫学术纪念讲坛人文语义学系列讲座开讲。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张宝明教授主持,特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红岩教授主讲第一讲《阐释学、训诂学与语义学》。
张宝明教授首先介绍了举办嵇文甫学术纪念讲座的目的与意义。2022年,河南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此任教或毕业的优秀学人灿若群星,而嵇文甫先生无疑是其中最耀眼者之一。嵇文甫先生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和哲学的学者之一,也是“学术中国化”与“融会贯通”研究方法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举办嵇文甫学术纪念讲座,不仅是为了延续河大百年学术文脉,承继先生“学术中国化”的学术理念,以及“融汇贯通”的研究方法,更是期待以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尝试打破近代以来学科固化的壁垒,通过探讨语义创生与思想启蒙、文明对话、社会转型、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服务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外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以及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重塑河大文史兼治、古今不隔的学术传统,实现跨学科、跨语境、跨语言、跨文化中的古今贯通、中西贯通。
讲座中,李红岩教授充分肯定了当前语义阐释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随后从学科概念、学科体系与学科内核等多个领域,层层递进分析了阐释学、训诂学和语义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系统回顾了前人研究的一系列重要成果。最后对汉字表意性质的阐释学、语义学意蕴进行系统论述与学理解释。讲座中,李红岩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研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古今中外语义转换的案例信手拈来,不仅充分展现出语义阐释研究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的独特研究方法,更是诠释了该类研究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讲座结束后,张宝明教授、宋丙涛教授分别从东西方经济思想史概念的研究、历史与逻辑、东西方文明的互鉴、地方志的研究等方面与主讲人进行了对谈与交流。此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国内外相关专业师生200余人倾听了讲座。
近期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以“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研究为重点,通过推出“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重大招标项目、“人文语义学”系列学术讲座等一系列举措,统筹推动我校文、史、哲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研究,为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