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夏伯嘉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作了一场题为“从德国史到全球史——个人之旅”的讲座,这是“人大史学讲堂系列讲座”的第四十七讲,由历史学院孟广林教授主持,周施廷老师担任评议,王大庆、金永丽、宋云伟等老师以及来自历史学院、哲学院等50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现有八个教研室(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与专门史、考古学),四个系属研究机构(汉唐研究中心、史学理论研究所、西欧北美研究中心、比较史学研究中心)。
夏伯嘉教授生于香港,曾在香港、英国、美国、德国等地求学,是美国著名的欧洲史研究专家,他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和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及纽约大学任教, 现为美国宾州州立大学Edwin Erle Sparks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天主教改革运动、反犹太运动和中欧文化交流。夏教授曾担任《剑桥宗教改革史指南》(A Companion to the Reformation World)以及《剑桥基督教史·第六卷》(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Volume 6: Reform and Expansion 1500-1660)的主编。
夏教授的这次讲座视野独特,以亲身的经历来阐明自己从研究德国史到研究全球史的发展历程。夏教授的祖籍是南京,在香港出生,当时香港还是殖民地。在英文中学就读的时候,大部分的课除了中文外,都是用英文教的。学校开设两门历史课。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两门课的内容截然不同,让他感到很困惑。在中文历史教科书上,鸦片战争是列强欺凌中国的第一声炮响,但在英文历史教科书上,鸦片战争却被称之为“首次中英冲突”,并称其原因在于中国的闭关自守,中国的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脱轨,这才导致了中英冲突。夏教授对英文教科书上的说法强烈不满,心灵造成冲击激发他去寻找真实的答案、寻找另外一种解释历史的方法。
夏教授的学术生涯起于研究德国史。为了追求客观、避免因感情色彩而误读历史,夏教授特地选择了德国史而不是中国史,作为自己史学之旅的开端。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社会缺乏纪律,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在1990年参加德国史学大会时,他发现德国人在行为举止和思想文化上,有可借鉴之处。当时德国学术界也非常欢迎中国人学习德国史,文献档案材料也非常丰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