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我国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发展,践行大食物观的理念,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提升和低碳环保技术的应用,为宁夏乃至全国的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指导,5月9日至11日,由北方民族大学主办,我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宁夏科普作家协会、宁夏食品安全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团队、宁夏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未来食品资源挖掘与营养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黄永东,宁夏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赵文象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我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魏兆军教授主持。
黄永东在致辞中表示,“民以食为天。”食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营养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生命质量,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食品融合了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增材制造、食品科学等众多颠覆性前沿技术,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重要的挑战,也是本次研讨会的聚焦点。通过此次研讨,搭建科研单位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共同促进我国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发展快速踏入新里程,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步伐的具体举措。希望与会专家进一步与我校在相关研究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合作。赵文象介绍了宁夏食品产业现状和技术需求,邀请来自全国的食品专家围绕宁夏食品资源挖掘、产业难题开展协同攻关,把更多的成果在宁夏转化。
本次研讨会以未来食品资源挖掘与营养为主题,围绕大食物观、食品生物制造、精准营养、高新技术、智能加工装备、食品安全大数据、智能化和绿色食品包装等未来食品科技创新议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共举行大会报告27场。会议还举办了研究生论坛,博士和硕士在职研究生进行了17场报告。
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兆军教授、麻润晖博士分别作了题为“昆虫基食品的开发、加工与利用”“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山柰酚纳米复合物的结构表征及其稳定性”的大会报告;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远哲、刘春波、沈延飞分别作了题为“代谢组学揭示碳量子点对枸杞的保鲜作用”“葡萄皮渣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乳液的协同复配研究”“姜黄素介导光动力处理通过调节枸杞鲜果抗氧化改善贮藏期品质”的学术报告,学院30余名教师参加了研讨会,与参会的学术大咖展开交流互动。我校15名志愿者参与研讨会的服务保障工作,向专家学者展示了北方民族大学青年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来自全国农业领域80所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17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食品与营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2名,国家级人才获得者12名,教授35名。汇聚了我国食品与营养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食品资源挖掘、营养及其利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搭建了宁夏与全国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了更多最新的解决方案。会议期间,还举办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与营养”“生物与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论证会,有效地提升了我校食品与营养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水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