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周国富教授团队引进青年拔尖人才辇理副教授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获重大突破,并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18.96)发表题为 《Small-Molecule Solar Cells with Simultaneously Enhanced Short-Circuit Current and Fill Factor to Achieve 11% Efficiency》(DOI: 10.1002/adma.201700616)论文。该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辇理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周国富教授,第一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
有机太阳能电池(OPV)以其可溶液加工、质轻、柔性等优势,成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重要代表。根据光活性层材料的不同种类,有机太阳能电池分为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OPV)和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SM-OPV)。由于小分子的结构明确、易于合成与纯化,SM-OPV相比于P-OPV具有更低廉的价格和更好的重复性,因而更适合未来的工业化生产。但目前报道的高性能SM-OPV的能量转换效率(绝大多数8~9%,最高10.08%)仍低于P-OPV(绝大多数10~12%,最高12.2%)。这是由于单一有机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无法同时满足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对于电子结构和聚集结构的双重要求,从而使SM-OPV的能量转换效率总是受限于短路电流密度或填充因子这两种因素之一。
为解决SM-OPV的能量转换效率受限问题,华南师范大学辇理副教授开发出使用电子结构与聚集特性截然不同的两种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共同制备高性能SM-OPV的方法。这样的结合同时提高了电池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最终获得了目前报道的世界最高SM-OPV能量转换效率(11%),并且首次在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中同时实现高达17.99毫安每平方厘米的短路电流密度和高达77.19%的填充因子。这种使用电子结构及聚集特性互补的多元材料共同作为电子给体的策略可以广泛应用于制备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同时此方法在不需要新的化学合成的基础上,激发了现有材料体系的性能潜能并扩展了其应用多样性,因而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产业化前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