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寄语各位毕业生时,最常谈的是三个关键词——学习、责任与成长。关于学习,在当今知识与信息爆炸的社会,在“大数据”的时代里,学习是你不被抛在时代后面唯一方法;关于责任,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个象牙塔走向社会,你们必须独立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成为有责任感的组织成员,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亲朋好友;关于成长,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你们要学会勇于面对人生中一切艰难困苦,要常怀感恩之心,要懂得自尊和自爱,要对他人宽容,“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己为人”。但是,今天我更想说的是,虽然你们已经完成了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你们未来的职业可能也不是专业从事研究工作,但是在未来得人生岁月里,一定要终身保持对研究的热爱,因为研究会给你们认识世界的一双慧眼,给你们工作进步的一个扶梯,给你们保持活力的一付良方。
未来世界纷繁复杂,社会变化日新月异,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你们三年哲学社会科学学习研究的经历所培养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科学缜密的研究方法、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正是这样一双在复杂世界中认识世界的慧眼,千万不要让懒惰和随波逐流蒙蔽了这双慧眼;
未来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要想工作进步、有所成就,必须有对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最近《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位省委组织部长总结的机关工作18法,在微信上广泛传播,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注重积累,始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做任何工作,都要以“研究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专业方法和专业能力,这是支撑你们未来工作进步、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扶梯;
求知欲是人充满活力、保持年轻的重要的驱动力,而保持对问题研究的兴趣和习惯是根治随着年龄增长求知欲衰退的一副良方。正如胡适先生在1932年北大毕业典礼上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上堕落陷阱的有很多,其中第一个就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而要防御这种堕落,第一个药方就是要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去进行研究!”
--摘自:“要终身保持对研究的热爱” 黄群慧教授在201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