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项目秉持培育“有文化的传播者,会传播的文化人”理念,为构建学、研、产、用融为一体的新闻学在职研究生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培养了大量活跃在我国新闻传媒、文化生产企事业单位的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复合型文化传播创新人才。
【专业领域】055200 新闻与传播
【报考条件】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我校,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且提供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部门同意报考的正式函件(有工作人员签字、联系方式、部门盖章的原件)。
【考试科目】
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4英语(二)
科目三: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科目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复试科目】
新闻传播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试 (面试)
非虚构写作(给定条件现场写)(笔试)
【考试内容】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着重考察考生新闻与传播综合专业素养,特别是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电视节目策划的基本观点、原理和实践步骤,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新闻传播实际问题的能力。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着重考察考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的基本素养与能力,特别是掌握新闻学、广告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相关的重要理论、基本观点、方法、原理、应用技巧,以及研究和分析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目】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采访与写作》吴麟、张玉洪,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媒体深度融合实务》张志安,中山大学出版社 ;
《影视制作技术》 薛元昕,高等教育出版社;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化传播学》张昭霞、黄昭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引用》韩运荣、喻国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影视传播概论》袁智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试书目】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广播电视概论》周小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深度报道:理论、实践与案例》张志安,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免招生】
本专业面向全国院校招收推荐免试生。凡获得所在院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按照我校和学院接收推免生相关规定,申请免试攻读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专项计划】
不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并参加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报名和统一入学考试。考生填写《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后,到生源所在地省教育厅(教委)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盖章,并按各考点要求进行报名。
【培养方式】全日制学习,实行学分制;
【学习地点】海淀校区
【学 制】3年;
【学 费】10000元/学年;
【学历学位】
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历学位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研究生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