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兰亚乾教授作了一场题为“金属-氧簇基功能配合物”的讲座,南京师范大学有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水产、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哲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多金属氧酸盐简称多酸(POMs),其具备优异的酸催化和氧化催化性能。但多酸催化剂的分离和循环再利用是目前多酸催化剂使用中的难题之一。兰亚乾课题组采取两种策略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将POMs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结合起来,开展多酸基金属-有机框架(POMOFs)的科学研究,在合成POMOFs晶体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备POMOFs复合材料及多孔碳基的纳米复合材料。其次利用多酸的氧化还原能力合成多酸/导电聚合物/石墨烯(PCG)多孔二维材料。导电聚合物在固载多酸的同时还提高材料的导电性,石墨烯片层中引入多酸可以阻止石墨烯堆叠和聚集,有效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进一步以该二维材料为前驱体制备超薄的二维纳米材料。将POMOFs晶体材料和PCG二维多孔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电极材料或电催化剂用于电解水制氢、锂电池、钠电池和质子导电等方面。为多酸基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兰亚乾,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计划”高层次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十一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南京师范大学青年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Nature 出版集团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编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博士,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关西中心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多孔材料、多金属氧簇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及新型氢能源材料的研究。曾获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吉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近五年来在Chem. Soc. Rev.,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Chem. Sci., Coord. Chem. Rev., Mater Horiz.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联系人论文80余篇, 有60篇论文影响因子在4.0以上,13篇论文影响因子在9.0以上。论文被引用4000多次,个人H-index 37。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