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现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光大金融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九家董事机构共同出资建立的“中国金融学院”正式开始招生,院长为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教授。
2000年6月,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原中国金融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次年3月,在原中国金融学院金融系、工商管理系、国际经济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学院秉承两校特色,具备专业化程度强,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并与金融业界保持广泛而紧密的联系。2023年11月25日,经学校研究并征求教育部有关司局意见,学院正式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继续以“国内顶尖、世界知名,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和鲜明办学特色的金融学科教学科研基地”为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中国金融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应用经济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科技和投资学四个本科专业,金融学硕士、金融工程硕士、金融专硕三个硕士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两个博士专业。在本科层次设立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实验班、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实验班、量化金融实验班、鸿儒金融实验班等特色培养方式,硕士层次设立量化金融专硕项目,形成了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金融学科群,并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完备的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金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具有共同愿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职教师92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5人,博士化率达到92%。
学院现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学者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个人1人、科技创新个人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获奖得者3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1人,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金融学终身成就奖”“金融学杰出教师奖”各1人。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本。致力于塑造高素质、创新性、国际化的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打造“新一代银行家摇篮”的品牌。现有在校生23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0余人、来华留学生200余人。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层次、就业率实现双高,主要分布在金融系统、外资企业、国家机关等领域。
(数据截止2024年01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