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九届交叉科学与应用论坛在中科大东区水上报告厅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大工会主办,中国科大青年学者联谊会、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青促会小组、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主题为“精准·智能·化学”。中国科大副校长杨金龙院士,中国科大青年学者联谊会会长纪杰和副会长蒋彬、袁强,中科院青促会合肥分会副会长王奉超,来自校本部和苏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安徽大学等单位的13名特邀报告专家,以及200余位来自各学院的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了论坛。论坛由纪杰、蒋彬和袁强共同主持。
杨金龙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大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精准推进在职研究生工作。对青年人才委以重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很普遍。结合本届论坛主题,他强调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理论创新和产业应用发展空间巨大,我们要瞄准方向,聚焦人工智能在基础科学研究、跨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的提升。他充分肯定了中国科大青年学者联谊会和青促会小组在服务青年学者成长方面开展的工作,希望学校的青年教师以“交叉科学与应用论坛”等重要交流活动为契机,突破学科壁垒、加强交叉合作,未来能够产出更丰硕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最后,他预祝本届交叉科学与应用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13位报告人集中展示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创新型应用,畅谈研究工作和实践中通过多领域学科的交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报告内容涉及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与化学智能、新型半导体材料、纳米探针、催化剂精准设计……精彩纷呈的报告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每场报告结束,主持人向报告嘉宾赠送论坛特邀报告纪念牌。
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就各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未来趋势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研讨。
此次论坛为校内外青年专家学者搭建了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对加强各领域、各学科的沟通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