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易定红,劳动人事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职业开发与管理五个系(教研室);设有中国就业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习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劳动科学学术资料研究中心、劳动科学实验室和人力资源与领导力开发中心;拥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三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四个硕士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易定红简介如下:
基本情况: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曾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3、2004年曾受德国DAAD(国家学术交流中心)支持出访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006-2007年在哈佛大学做Wertheim Fellow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经济系(教研室)主任。曾经担任《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杂志主编(2001-2005) ,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教学分会副秘书长(2001-2005),国际区域与地区工作与劳动发展协会(RLDWL)常务理事(2010-2013)。
研究领域:
劳动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与薪酬
开设课程:
劳动经济学、组织架构的经济学分析、西方经济学、经济博弈论
学术论文:
1、“对霍氏团队激励机制执行中多重均衡问题的探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5期。
2、“中美‘限薪令’:同样的效果”,《世界知识》,2010年第5期。(3月出版)
3、“从希腊大罢工看西方罢工运动的特点”,《世界知识》,2010年第7期。(5月出版)
4、“退休制度中的‘蛋糕分配’”,《世界知识》,2010年1第13期(12月1日出版)。
5、“大学生创业切勿盲目”,人民日报,2010年6月21日
6、“中国利率波动性对失业影响的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3期。
7、“劳动市场中介理论述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5期。
8、“Does the system for eliminating the last violate the labour laws in China?” Peter Lang GmbH, Frankfurt am Main 2009.
9、“末位淘汰会违反劳动合同法吗?”,《企业管理》,2008年第4期。
10、“国泰君安的天价薪酬与奥巴马的限薪令”,《世界知识》,2009年第6期。(3月出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9年6月版转载)
11、“The Analysis of Channels and Possibility on Wage Data Collection in China”, The 3rd Globle WageIndicator Conference ,2008-04-16.
12、“失业问题三种分析范式的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3、“经济学中团队激励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
14、“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劳动市场就业指标体系研究”,载纪宝成、杨瑞龙主编《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15、“中国产业职业性别隔离的检验与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4期。
16、“中国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研究综述”,《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2期。
17、“Aggregate Analysis for the Effects of China’s Entry into WTO on Employment”, in China and the WTO: Effects on Employment, Labor Relations, Intercultural Management & Economic Welfare, AEPI Osnabrueck University, 2004.
18、“20世纪西方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发展” 载《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商务引书馆2004年版
19、 “中国就业政策选择与经济结构调整”,载纪宝成、杨瑞龙主编《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1月。
20、“美联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10月。
21、“2010年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宏观总量分析”,载曾湘泉主编《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2、“劳动力市场秩序”,(合作)载纪宝成主编《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4、“WTO对中国就业影响的总量分析” 载《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劳动经济学中工会理论的新进展” 《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课程培训班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课程培训班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课程培训班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课程培训班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考试后即可获得相关证书。
详情>
换一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