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学院郭齐勇教授作了题为“王阳明的坎坷人生与思想智慧”的讲座,武汉大学国学院旨在培养一批对我国传统经学、子学、史学、文学、小学与宗教的基本知识、基本典籍和治学门径有一定理解,能熟练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同时要求至少掌握两门外语,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并能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真正将国学传播出去。在职研究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讲座中,郭齐勇教授首先介绍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他说,王阳明从小立志学为圣贤,对于人生根本价值、如何安顿身心性命等重要问题的思考积极而迫切。但他年轻时曾沉湎于“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氏”之中,而这“五溺”阶段却酝酿着巨大的哲学突破。被捕入狱、廷杖四十、被贬蛮荒、遭遇追杀等挫折困顿与生死念头,让他“龙场悟道”。郭教授指出,王阳明既有书生本色,又是马上英雄。为官期间,实施德政,扶植良善,并在事功上率兵“三征”,大获全胜。这些都共同成就了王阳明,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圣人。
接着,郭齐勇教授重点介绍了王阳明的经典著作《传习录》及其思想要旨。《传习录》被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评为国民必读的七本国学著作之一,其影响力横跨日本、朝鲜、欧洲、北美等地,自古至今流传四百余年,经久不衰。王阳明的思想要旨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即王阳明认为身、心、意、知是统一的,所以只需在本心上做工夫,以彰显本心所蕴藏的天理。“知行合一”即他认为知行本体就是良知良能。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致良知”即王阳明认为良知即是人的道德认知与判断,是行为的准则。致良知就是将良知之所知贯彻落实到日常的道德践履中。
最后,郭齐勇教授谈到了阳明学的影响与现代意义。他辨证地看待阳明学的影响,认为阳明学适应了特殊处境下的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精神需要,但因其只强调内心的道德自觉,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纲常伦理的客观准绳与圣人言教的权威性。郭教授还认为,阳明的学说与他的圣贤志向、波澜壮阔的人生及豪雄气质密切相关。王阳明独特的生命智慧与重要思想赋予今人实践道德、完善自我的勇气,对于解决当代社会中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信任危机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