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李伯杰教授,外语学院目前设有阿拉伯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朝鲜(韩国)语、 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越南语、葡萄牙语十个专业。 外语加经贸专业知识是外语学院本科教学的特色。其宗旨是培养精通专业外语和经贸知识,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并能胜任国家机关、涉外国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李伯杰教授简介如下:
(一)个人简介:
李伯杰,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德语文学学科带头人/骨干。
(二)个人详细介绍:
李伯杰,职称:教授;学历学位:研究生;学术任职: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及学位委员会委员;行政职务:无。
(三)教育背景:(本科-最高学历介绍)
1982年1月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四)工作经历:(重要国内外工作经历)
1974年12月—1977年2月:昆明市官渡区龙泉公社,插队知青;
1982年2月-1982年8月:中央马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室,任实习翻译;
1986年6月至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
(五)学术职务:
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 “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曾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及中国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外国文学组评委、北京大学校外专家。在校内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六)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
《德语文学选读》;
《德国文化史》;
研究生课程:
《德国文化研究》;
《德国人在国外的形象》;
《近现代德国文学研读》;
《德国古典文学研读》;
(七)教学成果:
省部级精品教材:(注明名称、署名次序、批准单位、获批时间)
《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本书由李伯杰主持全书的撰写、修改和统稿,李伯杰撰写部分33万字。本书2002年入选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2004年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课程建设:(注明名称、署名次序、批准单位、获批时间)
《德国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点课程,主持,2008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批准。
(八)科研成果:
自1988年以来,刊出关于德国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专著1部,论文25篇,其中有2篇获奖,19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译著6部,译文6篇。
I.著作部分
1.专著
《德国文化史》,李伯杰等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本书由李伯杰主持全书的撰写、修改和统稿,李伯杰撰写部分330千字。本书2002年入选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2004年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o”
2.论文(25篇)
核心期刊(19篇):
1. 《弗·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说初探》,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四期,11千字(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8期全文转载)
2. 《德国浪漫派批评研究》,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三期,13千字
3. 《“断片”不断-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断片形式评析》,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一期,10千字
4. 《“思乡”与“还乡”-〈海因利希·封奥夫特丁根〉中的还乡主题》,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三期,10千字
5. 《论弗·施莱格尔的“交友”思想》,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10千字
6. 《唯诗是尊与阅读革命――德国早期浪漫派诗论的文化背景考察》,载于北京大学《国外文学》2007年第3期,11千字
7. 《德国病――德国人的恐惧》,载于《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2期,10千字
8. 《诗人的国度》,载于北京大学《国外文学》2009年第2期,10千字(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
9. 《小城魏玛:文学建构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摇篮》,载于同济大学《德国研究》2009年第2期,8千字(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0. 《“一个麻烦的祖国”―论德意志民族的德国认同危机》,载于《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2 期,28千字(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世界史》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本文于2011年4月获“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11. 《论德国文化中的森林崇拜》,载于同济大学《德国研究》2010年第1期,10千字
12. 《奥斯维辛与西方文明的困境》,载于《读书》(北京)2010年第6期,5.2千字
13. 《西方与第三帝国:理性对浪漫的误读》,载于《读书》(北京)2010年第9期,6千字
14. 《腓特烈大帝与磨坊主》,载于《读书》(北京)2010年第11期,6.4千字
15. 《命运多舛的国歌》,载于《读书》(北京)2011年第3期,6.8千字
16. 《希特勒的政治秀》,载于《读书》(北京)2011年第9期,6千字
17. 《小城帕骚的坏女孩》,载于《读书》(北京)2011年第3期,7.2千字
18. 《屈夫霍伊塞山洞里的巴巴罗萨》,载于《读书》(北京)2011年第12期,6.1千字
19. 《读书民族是怎样炼成的》,载于《读书》(北京)2012年第8期,6.7千字(本文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12期、《红旗文摘》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一般期刊(6篇):
1. 《诗与哲学的综合》,载于《诗人哲学家》,周国平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24千字(本文于1990年获第一届“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
2. 《施莱格尔兄弟》,载于《外国著名文学家评传》,吴富恒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13千字
3. 《我是谁?德国犹太人的认同危机》,载于《读书》1997年第12期,4.4千字
4. 《此“贵族”非彼“贵族”》,载于《北大德国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15千字
5. 《评弗·施莱格尔的浪漫诗论》,载于《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9月,20千字
6. 《不一样的俾斯麦》,载于《读书》杂志, 2009年第9期,2.4千字
3.百科全书词条: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德语文学部分词条二十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20千字,ISBN:7500069588
4.译著部分(900余千字):
1. 《论小说艺术》,托马斯·曼著,《抒情诗问题》,哥特弗里德·贝恩著,载于《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6千字
2. 《基督教的爱理念及当今世界》,马克斯·舍勒著,载于上海三联书店《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1991年,45千字
3. 《弗·施勒格尔》,恩斯特·贝勒著,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95千字
4. 《雅典娜神殿断片集》,弗·施莱格尔著,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114千字
5. 《我需要的一点现实》,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73千字
6. 《关于神话的谈话》,弗·施莱格尔著,载于上海知识出版社《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1994,8千字
7.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马克斯·舍勒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82千字
8. 《受骗的女人》,托马斯·曼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载于《世界心理小说名著选》德奥部分,53千字
9. 《作为生产者的作家》,瓦尔特·本雅明著,载于《文艺学和新历史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16千字
10. 《论中世纪》、《启蒙运动批判》,奥·威·施莱格尔著,《新民间诗》,路德维希·蒂克著,载于《德国浪漫主义作品选》,孙凤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34千字
11. 《德语国家经典散文》,叶廷芳、李伯杰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185千字
12. 《浪漫派风格-弗·施莱格尔批评文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300千字
5.研究项目:
国家级项目:《德国文化论》, 项目批准编号:08BGJ022;第一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立项,正在进行中。
(九)获奖:
国家级:
2005年:特殊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第3600090号,2005年12月1日
省部级:
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校级:
2005年:“对外经贸大学2005年度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9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度王林生奖教金”奖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
换一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