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高级课程班(同等学力申博)项目是由文学院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开设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本课程班秉承关于新时代育人的重要思想,坚持“全社会”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学员的家国情怀和文艺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本课程班汇聚多领域专家学者,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现代写作理论学习、网络传播原理解析,结合实战演练、案例分析等多元化培训方式,全面提升学员的研究能力、内容创作水平、数据分析素养及跨文化传播技能。拟聘师资:
丁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常委、党委书记、所长,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文艺基础理论与文艺批评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项目多项,主持或参与院重大项目子课题多项,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
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和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副主席。迄今共出版中英文专著7部,译著1部,发表中外文论文、译文等100余篇,主编论文集3部。被美国民俗学会授予“国际会士”荣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多项。主要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李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儒家经典导读、唐诗宋词专题等课程。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诗歌与古代诗歌阐释传统,出版过《初盛唐时期的盛世理想与文学》等专著4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
意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挂职),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哈佛大学燕京访问学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加拿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家,U40青年文化产业工作营发起人。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承担若干部委、地方政府、企业项目。
刘方喜,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工智能研究促进中心理事会理事、教育部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知识领域协作专家组专家。已出版研究人工智能的专著《脑工解放时代来临:人工智能文化生产工艺学批判》《技术、劳动与经济奇点: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及中国应对方案》2部,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处于前列。
谭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文学人类学研究》(辑刊)执行主编 。在中央部委发表对策性要报和报告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编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等。
田美莲,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主要致力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女性文化及电影研究。出版著作有《走出塔的女人》《激情的样式》《博弈:女性文学与生态》《移动中的雕刻》等,曾获“第十六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十七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吴子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编审。现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巴赫金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叙事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文学基本理论、中西比较诗学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研究与批评。
陈定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 “中国文学网站”负责人,《文略》杂志主编,《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新媒介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全国网络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发展战略学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特聘研究员。
张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文学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理论、媒介文化等。出版专著《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网络文化与社会转型》等。兼任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
刘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古典文献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古代文学优势学科负责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唐宋文学与文献研究,著有《同道中国: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唐宋诗学与诗教》《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王维孟浩然诗选评》等;主编《诗者天地心:当代诗词名家讲诗词》等,译著《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周亚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诗人、批评家、译者、戏剧工作者,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与翟永明等创办女性诗刊《翼》,2008年与曹克非、多多创办瓢虫剧社。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新诗评论》编委。著有诗集《松开》《哪吒的另一重生活》《周瓒诗选》,论著《透过诗歌写作的潜望镜》《挣脱沉默之后》《当代中国诗歌批评史》,译诗集《吃火》及译著《诗人的成年》等。
杨子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会理事,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古代文艺思想史,曾出版专著《纪昀文学思想》等。
刘国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等阐释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儒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主任,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主要著作《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传统思想与现代诠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史记讲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等,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汉代公羊学之解释学研究”等项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