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主要是研究获得、并保持低于环境温度的原理与方法,实现该条件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低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工程应用。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低于120K的问题,后者涉及高于120K的问题。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二级学科与相邻几个二级学科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区别于相邻学科的研究内容。本学科的有些研究内容与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化工过程机械的有些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
我校在1981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国内首批“制冷及低温工程”的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并在1988年培养出国内第一位获“制冷及低温工程”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上海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科研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原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教学方面曾获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上海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除招收制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外,特别欢迎及其他跨学科的考生和有关产业、研究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前来报考。
一、培养目标
上海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业务范围
(一)学科研究范围
制冷低温设备与系统,冻结和冻干过程机理,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冷量储存及输送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制冷及低温工程的测量技术和测试设备,制冷、空调与低温技术在有关领域中的应用以及节能。
(二)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课:现代数学方法概论,现代测试技术,制冷与低温技术,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制冷与空调应用新技术,动力工程学术报告,高等热工学,数值传热学。
专业课:制冷换热器传热强化,制冷系统测试与控制,制冷压缩机新技术,环保新工质,药品与食品冷冻干燥技术,药品与食品冷冻干燥技术,制冷与空调装置仿真,吸收吸附制冷原理及应用,热泵技术,食品冷冻冷藏装置。
课程设置应体现加强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主要相关学科
本一级学科内的二级学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与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相关一级学科中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二级学科。上海在职研究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