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联合碳排放市场网络(CCF)共同举办的“环境友好技术开发和转让外企咨询会”在我校逸夫会议中心召开。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李高处长做了开幕式致辞,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吕学都副主任介绍了本次咨询会的相关背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邹骥教授介绍了会议的背景和相关情况。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李丽燕副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做了发言。来自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工作秘书处和财政部CDM基金中心的官员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政府在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中,为了在2009年哥本哈根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形成协议,拟提交关于技术转让问题的中国提案,科技部专设“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该项议题的研究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邹骥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承担了该研究工作。本次“环境友好技术开发与转让外企咨询会”是环境学院邹骥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为开展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而设计的一系列咨询会和研讨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次咨询会的成果有望为中央有关部门在气候变化谈判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此外也期望通过这种形式搭建一个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信息交流平台,探索形成长期的互动合作机制,并最终支持中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提出符合各方利益的提案。来自气候变化资本集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麦肯锡中国公司的代表做了有关环境友好技术发展和转让的主题演讲。
来自英国大使馆、德国大使馆、荷兰大使馆、丹麦王国大使馆、瑞典大使馆的各国官员参加了会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城市清洁空气行动中国项目、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组织、绿色和平、全球环境研究所等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参与了相关议题的讨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麻省理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派出代表参加本次环境工程会议并针对议题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
来自英国辛迪克碳基金、安科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AEA北京办公室、壳牌有限公司、麦肯锡中国公司、安赛乐米塔尔中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英国诺顿罗氏律师事务所、爱依斯中国、博雅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澳大利亚远景风电公司等的外企代表也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参与了相关议题的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课程培训班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课程培训班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课程培训班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课程培训班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考试后即可获得相关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