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行了第三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商务汉语系主任周红老师主持。副教授罗姝老师、周红老师和钱彬老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上海财经大学目前拥有会计学、财政学、经济思想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3个国家级基地;并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4个博士后流动站。
罗姝老师的报告题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教学实验分析”。罗老师通过调查知网近百篇硕士学位论文,以语音实验报告为例,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中教学实验设计的普遍模式,同时指出国际汉语硕士学位论文在语音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
周红老师作了题为“教学实验报告选题与研究”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教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实验的目标、分类和设计,并重点探讨了实验报告撰写的流程。周老师以《词汇语义相关与不相关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为例,介绍了实验报告类论文的写作范式,并在对2009-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汉硕学位论文选题上存在的不足。
钱彬老师的报告为“国际汉语教材研究”,主要探讨了教材研究的模式、教材分析软件以及该类选题的意义等三个问题。教材研究的两个模式,一种是以教材中的语言要素为研究对象,另一种则以教材文本为研究对象。钱老师以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案例,分别对两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教材分析和研究中几种常用的分析软件:SPSS、分词软件以及“中文助教”。钱老师认为,国际汉语教材研究对大纲的起草、修订、对教材评估、开发、改编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位老师的报告围绕“教学实验与教材研究”这一专题展开,从不同角度切入,均辅以大量数据和典型的案例分析,引发全体教师极大兴趣。该专题的研讨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有重要指导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