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与罗兰大学举办了“汉语与中国文学文化国际论坛”,该论坛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与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罗兰大学中文系共同发起,首届论坛由匈牙利罗兰大学主办,来自匈牙利、法国、英国、爱沙尼亚等国的著名欧洲汉学家、学者与来自中国的学者共计50余人出席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以下简称“中文学院”)的教学单位有中文系、对外汉语系和汉语培训中心。中文系负责中国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对外汉语系负责本科留学生的教学管理,汉语培训中心负责留学生非学历生的教学管理。
本届论坛分别由“语言学”、“神话与宗教”、“文学”、“社会与汉语教学”等分论坛组成。1论坛开幕式在罗兰大学孔子学院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罗兰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孔子学院院长郝清新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罗兰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学术与学生交流等方面形成的良好传统,并对各国学者踊跃提交参会论文,以及远道而来参加学术讨论表示欢迎。接着,罗兰大学文学院副院长Boros Gabor代表学校发表了致辞。随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魏崇新教授代表我校致辞,他简要介绍说国际论坛的发起和举办是北外与罗兰大学多年来有效与深入交流的结果,而第一届论坛在双方中文学院的合作下,从初春筹划、炎夏征稿,再到金秋的正式举办,历经大半年时间,于是,他用“春秋”之比喻示本届论坛的重大意义,并欢迎更多的专家和学者2016年到北外参加第二届“汉语与中国文学文化国际论坛”。最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黎敏再次强调了本届论坛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各位学者的主题报告充满了期待。在开幕式上,魏崇新院长还向郝清新教授颁发了中文学院学术刊物《国际汉语教育》编委的聘书,并代表学院向罗兰大学中文系赠送了礼物。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报告及讨论随即展开。本届论坛分别由“语言学”、“神话与宗教”、“文学”、“社会与汉语教学”等分论坛组成。我院根据之前参会论文提交情况,匿名评审,择优选拔魏崇新、高育花、石云涛、马晓冬、张洪波、唐利群、蒋文燕、何一薇、方稚松、白亮等10位教师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报告。这些报告从汉字文化、教材对比、古代神话小说诗歌、影视文化、网络热词、丝绸之路等众多层面向海外学者展示了我院在文学、文化、语言与汉语国际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实绩,受到与会者的关注与好评。
“汉语与中国文学文化国际论坛”每年举办一次,旨在加强中文学院与海外高校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院学术交流的国际化水平,扩大北外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