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8日,“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评审结果公布,北京大学工学院宋洁教授,何冠楠助理教授以及工学院博士生金瑞杨,本科生张育恒的项目荣获金奖,成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收获的首项金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创办于上世纪的1973年,截至2022年已成功举办48届,是全球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
该获奖项目旨在为海量异构数据接入环境下储能及分布式电源的分散控制决策提供解决技术策略。为贯彻落实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着力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非碳基能源技术产业,成为提升需求侧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然而,海量分布式能源正在模糊发电与负荷的边界,能源电力的时空分布特性与物理结构形态面临根本性变革,大数据和优化模型驱动的新型储能技术已成为国际能源科技的新赛道。
储能技术被广泛认为是电动交通载运、数据通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国家安全相关支柱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同时储能能够有效平抑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波动,是实现未来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网与全额消纳的必要手段。
为解决分布式储能参与电网频率调节的问题,宋洁教授团队创新性地结合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的优势,基于电力大数据以及物联网技术提出了分层式储能优化控制架构,并通过一致性控制算法调度不同区域下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参与电网调频,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通过考虑储能老化的经济性评估从而优化储能的充放电策略。
分布式光储有望成为未来微电网、工商业虚拟电厂等运营商的重要调控资源,有效提升用户终端高可靠性能源安全,然而数以亿计的分布式光储将产生TB级海量数据,传统主站集中的通信控制方式难以适用于大数据的场景。为此,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光储驱动微电网的分层式边缘智能控制技术,通过云-边缘计算协同实现光储灵活性资源的高效互动与协同优化,并研发了相应仿真控制系统。
获奖团队的研究成果已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项,美国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团队提出的储能辅助优化调频技术协助南方电网公司开发的储能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南方电网下的广东南沙、韶关、平海地区,显著提高了调频综合性能,储能的全寿命周期收益提升约12%,增强了储能在电网调频市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稳定了地区电网频率,为电网系统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