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英国杜伦大学翻译学博士生导师郑冰寒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跨界:做有影响力的口笔译过程研究”的在职研究生讲座。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日语、法语和大学英语部等四个系部,设有英语专业(英语教育方向+商务英语方向)、翻译专业、日语专业、法语专业等四个专业,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等3个硕士点和教育硕士(英语)专业学位点,建有校级研究基地——应用语言学和翻译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郑冰寒教授是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主席,杜伦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部副主任,翻译学与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杜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杜伦商学院中国发展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伦敦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和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学家学会外聘考官。他还在国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在中国传媒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口笔译过程研究、认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郑冰寒教授在讲座开始介绍了翻译学研究的基本路径,过去50年西方翻译学研究经历了语言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转向、哲学研究转向和认知科学转向。从2012年开始,国外学者运用神经科学技术,对口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大脑神经理解-产出过程进行研究。目前英国杜伦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运用核磁共振技术和脑成像技术研究业余译者和专业译者之间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差异,第一语言学习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差异,该校翻译中心在这些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
郑冰寒教授还介绍了一些口译实证研究的方法,其中包括observation,video recording, Introspection, TAPs, Key stock, Eye tracking, EEG/ERP/ FMRI。郑教授重点讲解了如何运用有声思维法、击键法、眼动仪和triangulation model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运用实例分析眼动仪如何在视译、笔译、口译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郑冰寒教授也指出了一些实证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眼动仪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郑冰寒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给商务口译在职研究生听众很大的启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项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进而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网络班两种授课方式可选,其中面授班均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其中一天授课,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课;网络班即网络远程学习,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录播回放、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资格审核方式入学,无需入学资格考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原专业不限);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满足条件的学员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报名申请材料进行报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后期结业后可报名参加申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学科综合2门,满分均为100分,学员达到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学员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