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位点基本情况
天津医科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点于2014年获得招生授权,2015年开始招生。该学位点由学校研究生院统一管理,培养任务由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系(天津医科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承担,学制3年。招生方向定位在与医疗和健康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心理咨询与治疗、康复心理学。2021年有毕业生11人,在校生20人。其中有2021年新招生7人,全部为全日制研究生。
2.人才培养
2.1修订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突出强调了思政工作目标和职业道德要求,从思想政治和品德修养、学位课程、实践要求、学术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在职研究生的合格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2.2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思政教育格局
学校在“大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及天津市高校思政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德高医粹、求真至善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大思政”教育格局,构建具有时代特色、专业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体做法包括
(1)建立健全学习机制,推动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化和常态化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根本前提。建立教师和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制度,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化和常态化。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提升“四个自信”,增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思想认同。
(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筑牢课堂教学阵地
学院成立思政课实践工作小组,与辅导员、思政教师共同设计社会实践方案,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融合。深化课程思政改革,邀请专家开展讲座,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将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融为一体,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3)全程全方位紧抓学生的思政教育
学校从招生、入学教育、课程学习、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多环节入手,在招生复试环节,思政考核成绩占10分;开学典礼设有新生宣誓和理想信念教育;第一学年设置思政课程,在必修和选修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政治学习,传达中央、国务院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研究生院统一发放导师谈话记录手册,要求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将对学生的关怀、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交流之中。
(4)从教材和课堂教学入手,落实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学校对研究生教材进行了意识形态问题排查,本专业所使用教材全部合格。其次,学校还采用三级督导形式,通过随堂听课检查、监督教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本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全部合格。
2.3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拓展实践教学基地
新增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心理门诊、天津女子戒毒所、天津市一百中学心理咨询中心等4个实践基地,并与以上基地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这些新的实践基地保证了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内容更加丰富。到目前为止,本学位点实习基地增加到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