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大学在仙溪校区A2报告厅隆重举行“明德砺教·匠心育才”新增研究生导师培训会。此次培训会旨在提升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促进学校在职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校党委书记骆少明、副校长曾新安、卢清华出席会议,各学院分管副院长、全体新增博士研究生导师及近两年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代表200余人参会,会议由谭海曙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骆少明书记代表学校党委向新受聘的研究生导师表示祝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指出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与育人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建设成效。骆少明书记提出三点殷切期望:一是“明德铸魂”,要心怀“国之大者”,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二是“砺教强能”,要保持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状态,带领学生攻关“卡脖子”技术,做学术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三是“匠心育才”,要全心全意投入研究生教育,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生活上的益友,以“四有”导师的标准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随后,骆少明书记为我校首批新增博士研究生导师逐个颁发资格证书,标志着研究生培养开启了新篇章。
中国人民大学周详副教授作“《学位法》核心要点与高校导师的依法履职”专题讲座,系统梳理《学位法》的核心内容和新变化与新要求,针对研究生导师的依法履职要求,重点解读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界限,明确导师作为“学位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法律义务。他强调,学位授予条件已法定化,程序更加规范化,导师需认真履行立德树人职责,严格规范招生、指导、评价等环节程序,切实把关研究生培养质量。
佛山大学喻敏教授作优秀研究生导师经验分享,结合自身多年研究生培养经验,分享“研究生集中(组会)与民主(个性)制”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她强调,研究生培养要尊重学生选择、挖掘其潜能,注重品格培养与学术能力提升并重,提出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位论文指导中,既要求学生围绕课题深入研究,又注重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最后,卢清华副校长凝练“法治筑基、师德铸魂、质量立身”三大理念,指出在《学位法》实施背景下,导师要增强依法履职意识,坚持法治思维与教育温度的统一,平衡学术自由与规范管理,树立全方位指导体系,以师德示范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他强调,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导师要从多维度强化研究生教育,将质量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他号召全体导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共同践行三大理念,为培养更多优秀研究生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培训会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总结交流等形式,为新增研究生导师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了导师队伍的法治意识、师德素养与育人能力。佛山大学将持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导师培训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